【株洲日报】茶陵惊现战国古墓群 或将改写株洲历史
发布人:管理者 发布时间:2015-05-04
【株洲日报】茶陵惊现战国古墓群 或将改写株洲历史
茶陵发现战国时期古墓群
对考证茶陵古城历史具有重大价值
12月14日,茶陵县秩堂镇晓塘村新发现3座战国时期古墓及古城墙、古井等遗址。
今年9月,茶陵县破获一起盗墓案,缴获6样大件青铜陪葬品和4样小件陪葬品。经省文物局鉴定,部分被盗陪葬物品属于东周战国时期器物,为国家三级文物。
10月,市、县文物局组建考古队,对被盗的晓塘黄泥坡战国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是迄今为止,我市文物部门在境内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工程。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与调查,考古队不仅摸清了被盗战国墓的规模,还在这座被盗古墓附近发现了另外3座古墓。现已在古墓内发现了剑、戈等青铜兵器,陶瓷、印章等陪葬品,根据墓葬规模与出土的文物推测,古墓可能是战国时期古越人墓,墓主应为守城将军以上级别。
此次考古不仅发现了古墓群,还初步挖掘出了护城河、城墙、水井等遗址。考古专家推测,这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军事重镇晓塘古城遗址。
目前,考古队已按照制订的方案进行发掘。专家表示,此次考古工作对考证茶陵古城历史脉络、研究茶陵历史文化具有重大价值。
【相关新闻】
石峰区东汉古墓发现7件文物
本报讯(记者 李和平 通讯员 肖劲 熊鑫)12月16日,记者从石峰区东汉古墓发掘现场获悉,该墓内已发现陶罐、铁釜等7件文物,以及1处“坎”,暂未发现墓道。发掘工作还在继续。
记者进入封闭的发掘现场,只见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发掘。墓地轮廓已经清晰:坐北朝南,约9米长、2米宽,墓室南边为1米多长的甬道(墓地中用砖石砌成的路)。
经过10余天的发掘,掘进深度现已达1.8米左右。工作人员在墓内发现陶罐5个,铁釜和陶灯各1个。“这7件器物,都较为常见。”市文物局考古科科长王峰说。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甬道附近发现了1处“坎”(人工修筑的台阶状东西),此为我市在所发掘的东汉古墓中首次发现,其具体作用还有待研究;墓内暂未发现墓道(进入墓内的通道)。
为了防止发掘中破坏器物,目前发掘速度已经放慢。本报将继续关注。
株洲晚报12月17日讯(文/记者李军 通讯员肖劲 熊鑫 图/记者汪成 通讯员王金桥)因为一起盗墓案,一个东周战国古城遗址浮出水面:我市市县两级文保部门,联合组建晓塘古城遗址考古队,对去年被盗的晓塘黄泥坡战国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期间发现我市目前最高规格的先秦楚墓、或为我省迄今最大的越人墓及湘东地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先秦古城遗址。截至昨日,近30件珍贵文物陆续出土。
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介绍,这是株洲文物系统迄今为止在本地境内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工程。这些墓葬的陆续面世,将展露我市在青铜器时代的面貌,也将改变人们对株洲地区积淀不多、历史不厚的看法。
【发现】盗墓团伙作案 揭开楚墓面纱
“一共8个人,为主的姓汪,是从江西来的,他们偷了10多件文物吧,姓汪的被判了12年。”茶陵县秩堂镇晓塘村的谭水怒回忆,楚墓的发现,源于一个盗墓团伙。
茶陵县文物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江西男子汪某得知晓塘村有古墓的消息后,托中间人找到当地人贺某,三人达成盗墓协议。三人后又邀约5名同伙加入。该盗墓团伙从楚墓盗取了青铜炫纹兽面含环壶、青铜双耳三足鼎、青铜三足鼎等物品共计8件,其中6件是国家三级文物。目前,7件文物已被追回。
追回文物之后,市县两级文物部门想立刻对被盗的楚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但苦于资金问题,直到今年10月才开始启动工程。
【发掘】
楚墓:已探及棺椁部分 可推断出墓主地位相当高
昨天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晓塘村,在考古现场看到了正在被挖掘的楚墓。该墓位于水泥村道边的黄泥坡,就在临街居民楼后面的茶林里。
与被盗之后的一片狼藉不同,记者昨日看到的楚墓,上方搭了个绿棚,墓周围垫着透明的防水塑料油布。楚墓呈方形,墓的开口较下方宽,有三级台阶。
在挖掘现场的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介绍,考古人员正在对该楚墓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个楚墓长约8米,宽约7.3米,墓道长约8.08米,目前已下挖约12米,探及棺椁部分。
“从墓葬的形制来看,这是一个中型楚墓,目前可以推断的是,墓主地位相当高,是个很有身份的人。”席道合说。至于墓主确切的身份,得把墓主的棺椁全部挖出来才能确定。“在当时,棺椁的构造能透露主人的地位。”席道合解释。
越人墓:近30件陪葬品出土 包括青铜剑、青铜器、青瓷器
与楚墓相隔不远的山头——荒泥坳,一座越人墓赫然在望,毗邻一家砖厂。
“与楚墓的方形不同,越人墓是长条形的。”席道合介绍,这座越人墓由两个墓葬构成,残长17.4米,宽3.4米、残深3.15米,或为我省最大的越人墓。
市文物局考古队副队长、晓塘古城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黄阳秋说,经过2个多月的挖掘,12月13日下午4点多,他们在越人墓里发现了陪葬品。经清理发掘,将近30件文物一一出土。
黄阳秋介绍,这30件陪葬品包括两把青铜剑、两件青铜戈、两件青铜鐏、三件青瓷器、一件青铜印章、一件青铜勺、八件青铜箭镞等。由于现场设备有限,有部分随葬物品与泥土紧密黏合无法取出,考古队将其连同泥土一起封箱,近期将运到市文物局进行分离。“发掘出来后进行简单清理,再用纸包好装入塑料小盒,并放入箱内密封。因为长期埋在地下,忽然之间暴露在空气中,不好好封存可能会氧化。”黄阳秋说。
席道合说,目前已清理了越人墓的填土层,还要往下挖50厘米才能看到棺椁。从暂时挖掘出来的陪葬品来看,既有日常器物,也有青铜剑、箭镞等兵器。“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虽然棺椁尚未出露,但墓主是将领级别的人物。”
【相关新闻】
晓塘古城遗址或是湘东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
先秦时期的晓塘村或为越人居住
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席道合介绍,除了楚墓与越人墓,晓塘古城遗址也极有研究价值。
“城墙高约6米,将大概1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环绕其中,至今仍然很坚固、紧密。”席道合说,这或许是湘东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而且带有保护极好的城墙与护城河。
为什么城墙如此坚固?席道合解释,城墙用黄黏土一层层夯实而成,每层大约6厘米厚,约10层,中间还有横木架接,所以城墙十分紧密,不易损毁倒塌,“屹立了大概两千多年还很牢固。”
席道合介绍,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先秦时期的晓塘村,极有可能是处在越与楚交界处,“它当时是处在边疆的城市,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也许还是该地区的政治中心。”
席道合说,当时住在晓塘村的人应该是越人。楚墓与越人墓如此接近,为楚国向东南扩张势力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也可以看出越人与楚人在文化及经济上多有交流、甚至融合。越人墓里的兵器陪葬品,也说明古城遗址是当时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而且晓塘村距离我们现在所说的‘吴楚雄关’也不远,这也可以推断出,它在当时的军事地位。”席道合说。
席道合表示,下阶段将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加快工作进度,尽快揭开晓塘古城遗址的面纱。
【相关新闻】茶陵惊现战国古墓群,或将改写株洲历史
因一起盗墓案,我市在茶陵县晓塘村启动迄今规模最大的考古工程
目前已发现株洲最高规格先秦墓葬、或为湖南最大越人墓及湘东保存最完好的先秦古城遗址